點擊獲?。?a target="_blank" style="color:red; text-decoration: none;">考前必做時事政治題庫【送分題】 | 新版公共基礎知識7000題 | 教材用書PDF電子版
一、應答行為與操作行為
1.應答性行為:強調先有刺激再有反應(即S—R),是被動形成的,主要指的是巴普洛夫的經(jīng)典型條件作用理論,例如:媽媽對孩子說:“把墻角的球拿給媽媽”。孩子聽到后拿給了媽媽。這一過程媽媽的語言是刺激,學生根據(jù)信號被動的有了反應。
2.操作性行為:強調先有反應再有刺激(即R—S),是主動形成的,只要是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,例如:孩子主動地將角落的球抱給媽媽,媽媽很開心,親了他一口。這里孩子的主動行為,得到一個強化刺激,即被親了一口。
二、強化、懲罰和消退
例如:
正強化:考試考好了,媽媽會帶小明去迪士尼樂園玩。(“去玩”屬于呈現(xiàn)愉快刺激,目的是增加學生行為發(fā)生概率。)
負強化:小明考試考好了,爸爸說以后不用再被打了。(“不用被打”是撤銷厭惡刺激,目的是增加考好的行為發(fā)生概率。)
懲罰:小明上課說話,老師說如果再說話就出去站著。(“出去站著”屬于呈現(xiàn)厭惡刺激,目的是減少說話行為發(fā)生的概率)
消退:后進生小明想要引起老師的注意,于是就上課搗亂,老師完全不理睬他,小明覺得無聊也就消停下去了。(此時,老師不給予任何關注和理睬,說明是沒有任何刺激物,目的就是消退學生的行為的。)
三、考察形式
一般在考試過程中主要以例子反選的形式出現(xiàn),需要注意理解。
四、鞏固練習
1.小王討厭作業(yè),爸爸讓他做完作業(yè)就可以出去玩了。——正強化
2.學生有了改過自新的行為,老師撤銷了他禁止玩游戲的禁令。——負強化
3.當小敏犯錯時,媽媽拿走她喜歡的玩具。——懲罰
4.小賈總是上課說話,老師讓他當眾講十遍。——懲罰
5.小明上課坐在后面發(fā)現(xiàn)老師的提問變少了,于是每次上數(shù)學課都坐在后面。——負強化(老師提問減少是減少厭惡刺激,增加了他每次坐在后面的行為。)
6.以下屬于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的是( )
A.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
B.談虎色變
C.上課舉手回答問題被老師當眾表揚
D.風聲鶴唳,草木皆兵
【答案】C。解析:ABD屬于先有刺激再有反應,屬于經(jīng)典性條件作用理論,C選項是先有舉手的行為,再有老師表揚的刺激,符合R-S,屬于操作性條件作用。
提供全國公務員考試資訊
2、厚職網(wǎng)m.hubupload.com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,如有異議,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!
3、更多事業(yè)單位招聘信息訪問